標簽印企的浪費潛藏在哪?如何讓質量改善提案落地?來這裏,能幫到你!

時間:2023-06-01 來源:

 
“上醫治未病,中醫治病初,下醫治病重”,被稱為醫者的三重境界,其中“治未病”屬最高境界。質量管理與之非常相似,在產品或服務問題出現之初,就在公司內解決,可視為“病初”,這是質量控製和質量檢測的工作。
 
而當質量引起顧客投訴後再處理,那已是“病重”,一不小心還容易演變成信任危機。最好的方法便是在產品“生病”之前就排除可能的“病因”,提前做好做好自查自找工作,從工序生產操作流程、現場管理、質量意識、標準執行等多個維度進行自查、互查,保證企業把產品健健康康交到客戶手中,這也是質量管理的最高境界,建立零缺陷質量文化。
目前,很多企業都在推質量改善,也有自己的改善係統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很了解質量改善的內涵。多數人可能理解為企業的一項運動,搞完就結束了;或者認為質量改善跟做合理化建議一樣,隻是做些簡單的改善就好了;又或以為質量改善就是口號,並無法落地。其實,質量改善,就是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!當然,這個更好也包含了很多內容。
 
STEP 01
結果更好
質量改善的目的是追求結果更好,想必大家都會認同,跟精益追求結果QCD更好一樣,這也是企業存在的前提。很多時候,我們在做質量改善存在一個誤區,以為我們在改善就行,但並不關心綜合結果的更好。
 
比如我們為提高效率,買了進口設備,效率很高,產能擴大不少,但實際分析一算,我們投入產出比很高,要5年甚至10年才能收回成本(一般2年合適),顯然是一個不合適的改善。正確的思路應該是根據客戶需求量來計算,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產能,我們的節拍是多少,然後根據這個前提來配置資源,避免浪費。
 
還有一些我們可能經常看到的情況,在做改善的時候,避重就輕,就是隻談改善的成果,而忽略改善的投入,這樣往往會讓我們看不到改善的真實效果,也就是真正的結果。真正的結果一定是要鏈接到企業開源節流上麵來,否則,所謂的改善就是耍流氓,就是忽悠。
 
STEP 02
過程更好
質量改善有很多很好的工具,都是在幫我們優化過程,比如5WHY,SMART,圖表法等等,都是讓我們能更好地管控過程、改善過程。隻有穩定和可控的過程、持續優化的過程,才能有持續的更好結果。
 
就好比我們說要提高質量,光口頭講肯定不行,需要針對目前質量問題的現狀,將問題分類,逐個找到根本原因,解決根本問題。當然,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不易,這也是質量改善裏麵“持續”的意義。哪怕我們每天改善一點點,再難的問題,在時間麵前,都會變得不堪一擊,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懂。
 
STEP 03
人要更好
任何改善都需要人的參與,包括提出點子、策劃、協調、執行、反饋。所以,人才是改善所有資源裏麵最核心的資源,人的更好才能有質量改善過程和結果的更好。
 
人的更好怎麼來表現呢?首先,從思想意識讓大家對於質量改善有正確的認識,這個得不斷宣傳引導;其次是人的能力培養,也就是工具運用、方法實施的培訓和實踐;最後是係統的策劃,形成正向激勵,讓人能主動去做質量改善,實現“自動駕駛”。